蕪湖建筑施工中鍍鋅盤扣腳手架的搭設規(guī)范與安全要求?
鍍鋅盤扣腳手架因結構穩(wěn)定、拆裝高效、抗銹蝕性強,廣泛應用于建筑主體施工、裝修裝飾、設備安裝等場景。其搭設需嚴格遵循《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》(JGJ/T 231-2021),從前期準備到搭設完成,需全程把控技術規(guī)范與安全細節(jié),以下為詳細要求:
一、設置前的準備工作:做好基礎和材料審查,消除安全隱患
(一)基本處理:確保承載穩(wěn)定,避免沉降
基本類型和要求
根據(jù)施工現(xiàn)場條件選擇基本形式:①硬化地基:需要澆注 C20 基礎墊層(薄厚)≥表面平整度誤差100mm)≤承載力5mm≥200kN/㎡;②土層基礎:先分層夯實(壓實系數(shù)≥0.94),鋪裝 200mm 厚配砂石,再澆筑 100mm 厚 C15 必要時設置基礎墊層排水溝(防止雨水浸泡基礎);③高空設置(如樓板上):需要檢查地板的承載能力,如果承載能力不足,需要在下面增加支撐(如鋼管柱、型鋼托梁),以確保每個柱下都有可靠的支點。
基礎放線定位
根據(jù)施工方案,用全站儀標注立柱位置,彈出立柱定位線(誤差≤10毫米),掃地桿和橫桿的安裝高度標注在基礎表面;如果腳手架需要與建筑物連接,需要同時標注連接墻體的位置(間隔根據(jù)方案要求,一般水平≤6m、縱向≤4m)。
(二)材料及設備審查:確保符合標準,無損壞隱患。
檢查鍍鋅盤扣部件
入場部件必須符合質量標準,逐一檢查:①立柱、橫桿、斜桿:表面鍍鋅層無脫落、腐蝕(腐蝕面積)≤5%),桿體無彎曲(彎曲度≤1/500 桿長)、裂痕;②盤扣節(jié)點:圓盤、插銷無變形、開裂,插銷與圓盤緊密配合(插入后無松動,拔出力≥3kN);③柱子可調底座 / 頂托:絲桿無滑絲,變形,調節(jié)范圍符合方案要求(一般可調高度) 底座底板(面積200-500mm)≥100mm×100mm)無損壞。對材料合格證書、檢驗報告進行審查,禁止使用不合格部件。
準備工具和防護裝備
準備合格的設置工具(如扳手、水平儀、卷尺),并配備安全防護用具(如安全帽、保險帶、防滑鞋等。 2m 需要準備安全繩,操作平臺);檢查電動工具(如電鉆)的絕緣性,確保無漏電隱患。
(三)技術交底和人員準備
設置人員需要具備架子工特種作業(yè)操作證書,開工前由技術負責人書面和口頭交底,明確:①腳手架的高度、跨度、步距(一般步距)≤1.8m,立桿間距≤2m,跨距≤2.4m,具體按計劃執(zhí)行);②連墻設置方式,剪刀支撐布局要求;③危險位置(如拐角、高空作業(yè)面)的安全操作要點;交底后需要簽字確認,確保人員掌握標準。
設置規(guī)范:分步操作,控制重要節(jié)點。
鍍鋅板扣腳手架的搭設應遵循“從下到上,逐步搭設”的原則,其關鍵步驟和規(guī)范如下:
第一步:安裝柱子和可調底座
在基礎定位點上放置可調底座,調整絲桿使底座頂面標高一致(誤差≤5mm),底座底板與基礎表面緊密貼合,無懸空;
插入可調底座頂部連接套,保證立柱的垂直度(用水平儀校準,垂直偏差≤1/1000 柱子的高度,而且全高誤差≤50mm);
同一層立柱需要選擇相同的長度規(guī)格(防止立柱接頭在同一水平面上)。如果需要連接長度,接頭應使用專用對接套筒,接頭位于圓盤下方。 150-300mm 而且鄰近的立柱接頭錯開高度。≥500mm。
第二步:設置掃地桿和第一步橫杠,斜桿
安裝掃地桿:在立柱底部(距底座頂部)≤200mm 垂直和水平掃地桿設置,立柱圓盤插入橫桿兩側,用插銷鎖定(插銷需要完全插入圓盤孔,用錘子敲緊,避免脫落)。掃地桿需要水平設置(平整度誤差≤3mm/2m);
設置第一步橫杠:按方案步距(一般) 1.8m)安裝垂直和水平桿。水平桿的長度應與立柱之間的距離相匹配。兩側插入圓盤后,鎖定插銷,確保水平桿與立柱垂直(角尺檢查,垂直度偏差。≤3°);
設置斜桿:在腳手架的角落、邊緣和每隔一段 5-6 縱向剪刀支架跨設置(從底座到頂部連續(xù)設置),剪刀支架與地面交角 45°-60°,將立柱圓盤插入斜桿的兩側并鎖定。同時,水平斜桿(增強水平穩(wěn)定性)應設置在每個橫桿層上。斜桿、橫桿、立柱節(jié)點應所有通過圓盤連接,無遺漏。
第三步:逐步安裝上部結構
按“立柱→橫杠→“斜桿”順序逐步向上搭設,每次搭設 1-2 步(高度≤3.6m),橫桿平整度、立柱垂直度需要用水平儀檢查,誤差要及時調整;
立柱接長:當立柱高度不足時,選擇對接套筒接長,接頭錯開布局(同一截面接頭數(shù)量)≤50%),接長后立柱的垂直度需要重新校準;
工作層設置:工作層(施工人員控制的樓層)需要在橫杠上鋪設腳手板,腳手板選用沖壓鋼腳手板(薄而厚≥2mm),腳手板兩側用專用鎖扣固定在橫杠上,不得懸挑(懸挑長度≤150mm),腳手板間拼接緊密,間隙緊密≤20mm,避免人員踩空;工作層外側應設置 1.2m 高防護欄桿(上護欄)和 0.6m 高中護欄,底部設置 180mm 高擋腳板(擋腳板與立柱、橫桿固定牢固,無松動)。
第四步:安裝連墻件和防護設施。
連墻設置:按計劃間隔(標準)≤6m、縱向≤4m)在腳手架和建筑物之間安裝墻體連接件,墻體連接件采用剛性連接件(如鋼管支柱和預埋螺栓),不得采用柔性連接件(如鋼絲繩)。;墻體與柱子、建筑物連接牢固,視角垂直于墻體(誤差≤15°),禁止將重物掛在連墻上;
安全防范:①工作層下面每隔一段時間 10m 設置水平安全網(wǎng)(網(wǎng)密度)≥2000 目 / 100cm2),安全網(wǎng)需要張緊,固定牢固,無損壞;②腳手架外掛密目安全立網(wǎng)(阻燃型,阻燃時間)≥4s),立網(wǎng)底部貼合路面,頂部超過工作層。 1.2m,立網(wǎng)間拼接緊密,無縫隙;③高空作業(yè)面(如設置高度超過高度) 2m)需要設置操作平臺,平臺腳手板鋪滿,外防護欄桿和擋腳板齊全。
第五步:搭建頂部結構和驗收
當設置到設計高度時,安裝頂杠和柱頂支架,頂杠伸出柱長。≤300mm(防止過載彎曲),如果頂托上方需要支撐模板,則需要將型鋼橫梁放在頂托上,橫梁與頂托固定牢固;
安裝完成后,需要進行全方面的自檢,檢查:①立柱垂直度、橫杠平整度是否正確;②是否所有節(jié)點插銷都鎖定,無松動;③連墻、剪刀撐、防護設施是否齊全牢固;自檢合格后,報監(jiān)理單位驗收,檢驗合格并簽字確認后,方可投入使用。
三、安全規(guī)定:全程控制,避免風險
(一)設置過程中的安全禁忌
禁止違規(guī)行為:①不得在未固定的柱子、橫杠上行走或工作;②禁止用手拋接部件(部件需要用工具袋傳遞);③大風(風速)禁止≥6 級)、在惡劣天氣下,如雨雪、濃霧等;④搭設高度超 15m 需要設置臨時梯子或施工電梯,禁止攀爬腳手架立桿。
控制荷載和堆放:在搭設過程中,腳手架上堆放重量≤2kN/㎡,禁止堆放過多的部件或雜物;操作人員不得集中站立(每平方米站立人數(shù)≤2 人類),防止局部過載。
(二)使用過程安全管理
定期檢查:使用期間每周進行一次安全檢查,重點檢查:①節(jié)點插銷是否牢固、脫落;②柱子是否彎曲,底座是否沉降;③連墻部件是否損壞,防護網(wǎng)是否損壞;如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應立即停用,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復。
荷載控制:使用時禁止超載(實際荷載不得超過設計荷載,設計荷載一般為:腳手架結構 3kN/㎡,裝修腳手架 2kN/㎡),重型設備(如混凝土泵管)不得堆積在腳手架上,如需臨時增加荷載,需經(jīng)技術部門檢算同意。
禁止擅自更換:連墻、剪刀支架、防護欄桿等關鍵部件不得隨意拆除;施工需要臨時拆除的,需經(jīng)技術負責人批準,設置臨時支撐,施工完成后立即恢復。
(三)拆除安全要求
拆除前準備:拆除人員需再次進行安全交底,清理腳手架上的雜物、垃圾,關閉影響拆除的電源、水源;設置警戒區(qū)域(用警示帶圍合),禁止無關人員進入。
拆除順序:按 “從上到下、逐層拆除” 原則進行,先拆防護設施(安全網(wǎng)、欄桿),再拆橫桿、斜桿,最后拆立桿與底座,禁止上下同時拆除或先拆底層立桿;拆除的組件需分類堆放,及時轉運至地面,不得堆放在腳手架上。
拆除安全:拆除時人員需系好安全帶,站在穩(wěn)定的作業(yè)面上;拆除高度超 2m 時,需設置安全繩,防止墜落;遇惡劣天氣時,立即停止拆除作業(yè)。
四、總結
鍍鋅盤扣腳手架的搭設需嚴格遵循 “基礎牢固、節(jié)點鎖定、防護齊全、驗收合格” 的規(guī)范要求,從前期材料核查到后期拆除,每一步均需落實安全責任。搭設人員需具備工作資質,全程按技術方案操作,同時加強使用期間的檢查與維護,才能確保腳手架結構穩(wěn)定,杜絕坍塌、墜落等安全事故,為建筑施工提供可靠的作業(yè)平臺。